延边日报讯(记者 葛威)安图县朝鲜族妇女朴英淑自退休后,扎根农村,传承朝鲜族传统手工制酱技艺,办起制酱企业,带动当地闲散农村妇女增收致富。
朴英淑今年59岁,是安图县城居民。自年轻时起,朴英淑就敢拼敢闯,多次到俄罗斯做生意,后又前往韩国务工。2012年,挣了钱的朴英淑回到安图县城,过上殷实的生活。但回国后朴英淑并没有坐吃山空,而是给自己规划了更有人生价值的奋斗蓝图。在朴英淑的记忆中,儿时母亲制作的传统朝鲜族大酱色香味俱全,备受家人和亲朋邻里喜爱。她从小耳濡目染,不仅爱吃朝鲜族大酱,而且十分擅长做朝鲜族大酱。在丈夫姜德泽的鼓励和支持下,朴英淑决定传承母亲的老手艺,制作朝鲜族手工酱,把爱好和“特长”做成事业。
2014年,朴英淑为了方便就地取材,和丈夫姜德泽搬到石门镇北山村,该村亲戚家的空房子成为夫妻俩的家和朴英淑的手工制酱“作坊”。有了新目标,朴英淑干劲十足,从挨家挨户选豆、收豆,到晾晒、蒸煮、碾磨、发酵等各个环节,她都亲力亲为,采用最原始的手工制作方法,确保大酱味道传统、纯正。经过反复试验、多次改良,朴英淑第一年“试水”的150公斤大豆初获成功,做成的手工酱一经推出就销售一空,这更加坚定了朴英淑传承发展朝鲜族传统手工大酱事业的信心。
朴英淑告诉记者,原料选取、清洗,晾晒光照强度、翻搅频率,发酵时室内温度、干湿度,任何一道工序都不能出现差池,否则酱的味道就会相差甚远。尽管手工制酱比较麻烦、耗时费力、回报周期长,但朴英淑对待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,力求更高的品质。
经过苦心经营,朴英淑的手工酱越来越受市场欢迎,不仅自家收入在增加,周边村屯滞销的大豆也有了销路,妇女农闲时节有了增收致富的渠道。石门镇龙兴村贫困户裴光华告诉记者,朴英淑使她和村里的很多贫困姐妹靠自己的双手脱了贫。
今年,丈夫姜德泽退休后也来帮朴英淑发展手工制酱产业,夫妻二人成立制酱企业,不断扩大生产规模,年收入超过50万元。
来源:延边日报